前言
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婚姻宣布结束,消息一出,圈内外震动。
大家都知道,两人曾是革命中的伴侣,但如今却走到了尽头。
刘英听闻这个消息后,不禁感慨:“这或许不是件坏事。”她的话,让人不禁好奇:究竟是何缘由,让她有这样的看法?
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背后,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?
刘英的这番话背后,又透露了什么样的深意?
1937年,贺子珍执意要去苏联治病,要去苏联学习,寻求思想进步。毛泽东苦劝多次无果后,只得对去苏联治病的张闻天夫人说道:“刘英同志,贺子珍同志就拜托你了,尤其是在政治进步和学习上,希望你能够帮助她。”两年后,当刘英回国后得知毛泽东和贺子珍已经离婚时,她叹了一口气……一、毛主席拜托刘英照顾贺子珍1925年,刘英加入我党。她是我党女同志中,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。论资历,她几乎和贺子珍是差不多的,刘英和贺子珍一样,是30个经历长征活下来的女红军之一。1935年,刘英和我党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成婚,他们的革命媒人正是毛泽东。为了促成他们在一起,毛泽东会尽可能给他们创造机会,比如说,在一次宿营中,毛泽东就刻意将张闻天和刘英住处安排在相邻的房间。毛泽东还风趣得指示陈云,要“监督”二人。同为长征活下来的女红军,刘英和贺子珍关系是非常之好的,贺子珍在长征路上怀孕时,贺子珍没有告诉任何人,刘英是最早的知情者,长征路上,他们一起鼓励着对方。1935年10月,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,刘英也经常去贺子珍住处,看望她。1937年,刘英去苏联看病,贺子珍同年冬天也去了苏联。虽然贺子珍不听劝告,执意要去苏联,可是对于贺子珍,毛泽东仍然是非常关心的,在刘英临行前,毛泽东特意和刘英谈话,希望她能够在苏联照顾帮助贺子珍,刘英点头答应。在苏联,刘英陪伴了贺子珍很长一段时间,贺子珍在苏联生下的儿子得肺炎夭折后,贺子珍非常悲痛,是刘英多次安慰她。二、你和贺子珍的确合不来1939年的一天,刘英收到了党中央批准其回国的通知。经过一年多的治疗,刘英的疾病,已经好得差不多。刘英回国途中在新疆迪化转站时,得到了毛泽东再婚的消息。在刘英回到延安的第二天,刘英来到毛泽东的住处,向毛泽东汇报贺子珍的情况。从贺子珍孩子夭折,到贺子珍悲痛到无心学习,每一件刘英了解的事情,刘英都事无巨细地汇报了。刘英一脸内疚地看着毛泽东说道:“主席,对不起,我没能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。”毛泽东听到孩子的事情,神情也是一片悲痛,许久他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说道:“这不怪你,虽然我和贺子珍同志已经不是夫妻关系,可我仍然希望贺子珍同志,能够在政治上进步,多读一点书,更希望在苏联,她的病情能够得到缓解。”刘英沉默了一会,突然说道:“主席,你和贺子珍同志也实在合不来,分开,或许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。”毛泽东听后,默默地叹了一口气。三、从恩爱到频繁的争吵事实上,刘英如此说,并不完全是为了安慰毛泽东。他们在婚姻的后期,的确是合不来。贺子珍和毛泽东有着十年婚姻,客观地说,早年,毛泽东和贺子珍在一起,的确很幸福。在井冈山时期,毛泽东选择和贺子珍结婚,误认为杨开慧已经牺牲,是一个原因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,贺子珍是一个追求革命进步的女红军,对党非常忠诚,共同的革命理念,让二人最终走在了一起。然而,自从贺子珍在长征被国民党敌机击中重伤后,再加上生孩子导致的问题,让贺子珍渐渐得只能远离革命工作,疾病让贺子珍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,渐渐得,在思想上,贺子珍越来越落后于毛泽东。刘英晚年回忆到,贺子珍和毛主席吵架,基本上都是一些小事,刘英也多次劝说过贺子珍,可是,个性强的贺子珍却听不进去。有一次,贺子珍看到毛泽东和一位美国记者有说有笑,看到自己完全插不上话,贺子珍莫名其妙得,就和毛泽东吵了起来,吵完之后,贺子珍还任性地跑到西安。对此,毛泽东无奈地前来劝说的刘英说道:“刘英同志,有时间,你在政治上多帮帮她,让她多读读书,书读多了,就不会这样了。”1937年初,长征结束后不久,由于党内军内事情实在太多,因此,毛泽东很少有时间陪伴贺子珍,那个时候,二人的女儿李敏才几个月大,身体原本就不好的贺子珍,产后脾气就更不好了。一天,贺子珍因为一件小事,终于忍不住爆发了,然而,让贺子珍越发生气的是,毛泽东还一直不理睬她,甚至直接转过身去。看到毛泽东这样的“冷漠”,贺子珍生气得眼泪一个劲的流着。孩子的哭声,和贺子珍的哭声,让本身就异常疲惫的毛泽东,心情越发的烦躁。正当二人“吵架”时,路过的刘志丹遗孀刘嫂子走了进来,她一边哄着哭着的孩子,一边劝说着二人,刘嫂子告诉贺子珍,要理解主席,主席太忙了,为了我党,为了这个民族,主席付出了太多太多,刘嫂子也告诉主席,不管多忙,总要抽出一些时间陪陪妻子和孩子,毕竟,贺子珍同志现在情况的确非常特殊。在刘嫂子的劝说下,笑声出现在了主席的窑洞里。遗憾的是,这次争吵没过多久,又一个突发事件,再次让贺子珍和毛泽东陷入巨大的矛盾当中。1937年10月,一位叫黄克功的我党将领,枪杀了他曾经的恋人,这件事,在当时的延安引起了轩然大波。民众强烈要求毛泽东依法枪毙犯罪的黄克功。黄克功是一位在长征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悍将,长征结束,他已经担任团级干部,有历史学者曾指出,如果黄克功没有犯错,如果他能够活到革命胜利,一个少将,甚至中将也不是不可能的。对于黄克功事件,毛泽东态度很坚决,必须枪毙,正如毛泽东在党内会议中所说的一样,这样的人不杀,老百姓还会信任我党吗?当然,也有人认为,作为我党领袖,毛泽东是有特赦权力的,因此,在那段时间,不少我党将领为黄克功求情,毕竟,抗战刚刚开始,黄克功这样的悍将,正是我党需要的人才。在黄克功被枪毙的前几天,贺子珍和刘英一起前来求情。贺子珍很少求人,贺子珍虽然脾气倔强,可是党性还是很高的。但黄克功不一样,第一,黄克功是井冈山时代的老红军,第二,黄克功算是贺子珍的救命恩人,长征时,贺子珍被敌机搞成重伤,是黄克功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贺子珍,是黄克功用担架抬着贺子珍,走完了长征。因此,二人之间,是有着深厚的革命战友情的。为这事,二人发生了激烈争吵,最后,毛泽东还是下达了坚决枪决的命令,贺子珍临走时,对毛泽东说了一句话:你太绝情了。黄克功被依法枪毙后,群众们高喊着“毛主席万岁”。在后世,有人提到,黄克功事件,某种意义上说,正是贺子珍离开延安的导火线,就在黄克功被枪毙后不久,贺子珍就不顾毛泽东挽留,毅然离开了延安。刘英之所以会对毛主席说“你们实在合不来”,正是因为她看到二人在革命思想上,已经很难做到同步,长时期的争吵,已经让二人的感情越走越远。
